青岛海关创新服务助推港口发展
“一体化”叠加多式联运
今年5月1日正式启动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实现了“丝路”沿线九省十海关“多关如一关”,也给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出海口青岛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为配合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海关不断创新海关监管模式,一体化改革实现了与通关无纸化、电子放行、跨境电商等多项改革的叠加,体现了“一体化+”的改革整体效能。而使改革更具生命力的还包括多式联运。
青岛海关大力支持山东青岛市胶州铁路中心站申请成为“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成为全国第一个沿海地区的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胶州铁路中心站因此成为港口的内陆港区,使进出口区域通关货物、转关货物、过境货物与码头实行直通。胶州及周边地区的进出口货物可实现当地报送、当地放行,直通码头,不但节约了物流费用,更提高了货物通关效率。
“青岛—郑州—中亚”直通班列开通后,开创了国内海铁联运的先河,吸引了更多内陆货源通过铁路运输经青岛港中转世界各地,也吸引了青岛港接驳境内外货源补充中欧、中亚国际班列运输,畅通中欧、中亚贸易走廊,为内地企业架起与世界各地无缝衔接、高效运转的“黄金通道”。
新技术提升通关效率
在深入青岛港调研期间,青岛海关关员发现原先港口的进口空箱是人工开箱门出闸模式,车辆闸口通过时间平均120秒左右。在引入先进电子化监管设备的同时,青岛海关改变了原有人工开箱的空箱监管模式,于去年正式开始运行进口空箱电子化监管模式,闸口通过速度提高了,车辆闸口通过时间平均50秒左右,发箱效率明显提高。
零距离听取企业心声
近年来,青岛海关经常深入企业现场办公,在与企业进行“零距离”交流中,听取企业意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青岛前湾保税港口岸新建码头泊位通过山东省口岸开放联合验收组验收,获准启用。青岛海关通过整合监管力量、提升监管效率等方式支持港口创新操作模式,港区可采取“支线船双挂”,支线船舶可以根据中转箱对接干线班轮船期的时间要求选择靠泊码头及顺序,不仅从根本上消除了驳运费,而且减少了过驳箱在桥吊、拖车、轮胎吊间的运输环节,提高了泊位、堆场、机械的利用率,仅装卸成本每年即可为港口节省约540万元。
深圳拓普报关为您导读:www.top-scc.com